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

2024年04月24日 10:53

最新关于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:

员工李某因肚子疼脱岗如厕三分钟,某食品公司以“工作时间擅自离岗,违反规章制度”为由将其开除。李某认为,自己的离岗行为并不违反公司纪律,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违法,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。近日,新京报记者获悉,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,判决某食品公司支付李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6万余元。 在岗期间上厕所,员工被开除 李某原系某食品公司员工,从事消防中控员工作。消防中控员系特殊岗位,按照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规定,企业中控室应实行7×24小时不间断值守。公司消防中控室的值班人员不得脱岗、睡岗、酒后上岗,如因故需要离开岗位,离岗前须经当班领导审批,由其他具备值班资格的人员到岗后,方可离开。 据此,该食品公司对消防中控岗位作出区别于一般岗位的特殊规定,即“涉及公司安全要害部门(包括但不限于中控室)的职工因脱岗被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监查发现的,发生一次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,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”。基于岗位的特殊性,该食品公司还对消防中控室的值守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。 2022年11月15日,李某、曾某和姚某三人共同值守公司两个监控室,其中李某和姚某分别为两个监控室的主班,曾某为机动人员。值班中途,李某因肚子不适去了卫生间。 2022年11月21日,某食品公司向李某下发《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》,部分内容为:“李某,2022年11月16日,北京市应急局预警检测中心下发的《北京市高危行业安全风险检测值守工作日报》中通报批评我司2022年11月15日11时43分19秒中控室值守人员脱岗。经核查,你为当班值守人员,并于2022年11月15日11时42分16秒-11时44分55秒脱岗。鉴于以上事实,根据公司《职工考勤管理规定》规定,你的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,公司将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与你解除劳动关系。” 李某认为,自己的离岗行为并不违反公司纪律,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违法,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。 庭审中,李某主张,离岗行为不是自己主观造成的,而是自己肚子不适需要去卫生间,在得知机动人员曾某不能及时到场后,李某又联系了另一监控室值守人员姚某,在确信他马上到场的情况下才离开。后因肚子过于疼痛,所以没等到姚某到场,自己便先去卫生间了,但离岗的行为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。另外,公司安排一个人值班不符合规定,增加脱岗风险,公司应当承担责任。为证实其主张,李某提交了与姚某的通话记录、微信聊天记录,其中姚某对李某说“你先去,甭等着我,我一会儿就过去,走你的”。 某食品公司辩称,按照公司规定,李某若有紧急情况应当先联系机动值守人员,在未能解决的情况下,要及时上报段长或中控室领导,由领导来安排处置。李某提交的证据反而可以证明,李某在身体不适时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,存在恶意脱岗的行为。 法院: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诉讼中,双方均认可在李某脱岗后,机动人员曾某最先返回中控室,后李某返回,最后姚某返回。某食品公司主张,曾某在接到李某的联系后未能机动到李某所在中控室,系因为当时曾某所在的点位与李某所在的中控室有一定距离,无法及时赶回。 法院经审理认为,李某在客观上确有脱岗行为,但一方面李某脱岗的理由为肚子疼痛需去卫生间,脱岗时间较短,该行为系正常生理现象并非主观逃班行为,同时根据微信聊天记录显示,李某多次联系其他同事,已经尽量避免脱岗行为发生,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;另一方面,正如某食品公司所述,李某的岗位涉及公司安全要害,故其公司在进行岗位安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突发情况,事发当日三人值守两个办公室,而某食品公司又对机动人员安排了其他工作任务,此种工作安排势必会导致脱岗风险的增加。 最终,法院判决某食品公司支付李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6万余元。 法官表示,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,需要举证证明劳动者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。本案中劳动者因生理原因脱岗,不是主观恶意行为,因此不属于违纪情形,故公司的解约系违法,需赔付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。针对特殊岗位,用人单位应设置相应保障措施,例如配备更多机动人员应对突发情况,避免劳动者因客观原因脱岗而造成潜在风险。本案判决同时提醒广大用人单位,在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应合法、合理,坚持以人为本,注重人文关怀,通过关爱员工、尊重员工的方式来塑造和谐的劳资关系。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通讯员 李秀文编辑 刘倩 校对 赵琳

1:“让更多日本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”——竹内亮新版纪录片《再会长江》在日首映

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

2:健康年礼避开三个雷区

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

3: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放媒体报名

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

凤凰凤凰高手论坛资料中心一是坚持公正司法,显著提升审判质效。去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、二审、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万余件,审结数量与新收数量基本持平,分别比2022年上升3.41%和0.13%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、规范和保障作用,有力激发创新活力、维护公平竞争、促进文化繁荣。二是坚持严格保护,重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。去年全国法院在319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,判赔金额达11.6亿元。最高人民法院审结“盼盼”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,对恶意攀附商誉的行为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,判赔金额超1亿元;审结“橡胶防老剂”技术秘密侵权案,判赔2.02亿元,创同类案件判赔金额新高。三是坚持能动履职,推动实现案结事了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特色治理模式,有效缓解知识产权案件量快速增长态势,减少人民群众诉累。最高人民法院审结“蜜胺”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案,在判赔2.18亿元的基础上,执行中促成全面和解,侵权方获得使用许可,权利人最终获偿6.58亿元,该案入选“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”;稳妥化解科技“独角兽”企业系列侵权互诉案,促成10多起专利纠纷达成一揽子和解,使创新主体轻装上阵,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。

© 2023 . All rights reserved. 1997-2023 公司版权所有
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回到首页